主页 > imtoken安全吗 > 2023 牛市开始

2023 牛市开始

imtoken安全吗 2023-01-17 01:55:56

版权所有taoguba.com.cn taoguba.ne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福建B2-20090069

下一个牛市何时开始? - 知道

泻药。这是所有散户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牛市来了,有他的规律,但不代表一定要准确。我们先看客观事实:一个完整​​的时间段一般在六到八年左右。

严格来说第一轮:1999年互联网泡沫到2005年,大约6年。

严格意义上的第二轮:2005年988人到2013年1849人,一共八年。

严格意义上的第三轮:2013年到现在的1849年,不到五年。

从事件周期来看,一般而言,牛市将在牛市结束后的第五年开始出现牛市迹象,而牛市要到第六年到第八年才会开始。这个时间跨度很长。

也就是说,如果2015年是时间维度,五年是2020年,八年是2023年,这三年的概率很高。但如果您是程序化交易员,您也很清楚时间会随结构而变化,不一定完全准确。

还有,为什么A股这么难混?为什么牛市和高潮一样短暂? . 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投资者的结构。 1960年代的美国股市也频繁出现高潮。为什么现在没有激情了?因为散户越来越少,而且趋势越来越平稳,这就是A股未来的走势。

也许再过20年,机构投资者会更多,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但现在不要执着,当你全家还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别提这种事,就是恼人的。 . .

我在之前的一些帖子中回答了类似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应对总是比预测更重要,而预测是为了应对。当牛市开始时,大多数投资者的态度是不知情的。直到牛市中后期,他们才恍然大悟,开始拼命买入,最后往往成为接盘侠。如果牛市发生后,根本看不出是牛市,有这种能力谈牛市,无异于胡闹。

未来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股市的各种事件还会不断发生,而这些事件无法提前预测,而事件发生后,其演变和后果也难以预测。比如近期对股市影响最大的中美毛衫大战,谁能提前预测?而事情发生后,很多人都认为毛衣战争不会打响,中美肯定会达成妥协。我也这么认为,但事实是,毛衣大战真的打响了,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通过研究历史来预测未来本身是有效的,但未来不会是历史的简单重复,新的因素总会出现。因此,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总是有局限性的。那种用过去的牛熊周期来预测未来的股市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很可能是不准确的。投资者可以做出预测,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必须对未来有更大的宽容度。

我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他们必须专注于判断和应对当前的股市。如果他们对当前的股市不敏感,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假设。就像摇骰子一样。如果骰子停止,您将无法判断现在是几点。相反,您必须预测在骰子仍在滚动时骰子将停止的时间。这不是很好笑吗?

综上所述,我不知道牛市何时开始,但我会继续观察,看看目前的股市是否已经触底。从个人经验来看,牛市出现的时候,只要你比别人早三个月看到是牛市,你基本上就赢了;可能会成功。

每7-8年大牛市,2007-2015年大牛市,明年7年,会不会有大牛市? - 知道

现在的市场很不舒服,高成长高估值的股票一直在上涨,低成长低估值的板块一直在下跌。

这种极端的撕裂是很折磨人的,因为人“不是寡妇,而是不平等”。 2015年出现了大牛市。虽然中小股涨得更疯狂,但蓝筹股也可以喝一口汤。

近年来,“核心资产”火了起来,不断的暴涨强化了这个概念,很多人也登上了这趟列车。但是今年车翻了,很多跌幅都在30%以上,比如中国平安、顺丰、三一重工、恒瑞医药、美的、格力等等,都是大名鼎鼎的“** mao”,但他们不是。想到跌下来的时候六亲都认不出来,连茅台奔茅都从最高点跌了20%以上。

当然,更惨的是金融地产行业。上涨根本不算什么,下跌是个无底洞,被资金抛弃如垃圾。银行里还有招商局、宁波等几只个股,但房地产几乎全军覆没。万科保利、融创等行业龙头,不仅没有崛起,而且还在一路创新低。恒大这两天遭受重创,短线跌幅超过20%,较去年高点跌幅超过70%。

另一边正在如火如荼。新能源、CXO、二线白酒、半导体百倍估值、再创新高、再创新高,仿佛天空是极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不过年初的时候,其实是很分裂的。当时是一群“核心资产+好赛道”,放弃了中小盘股。

今年的行情,看了很多高层的分析,结合了高层的分析。基本上,我也估计了大方向。

(1)今年大概率不会熊市,因为A股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而且只出现过3次大熊市。大部分时间, 不是熊市的市场具有结构性市场条件。

(2)结构性市场主要是新经济,因为中国经济永远不会回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当时的分析可以看这篇文章:

回首过去,大方向模糊而正确,但落地时却并不理想。

首先,我们部署了少量的金融地产基金和中小基金(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这两个是防御性的,基本上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主要买了互联网、纳斯达克、广发环球,都是科技股。这些方向的共同特点是增长良好,估值不那么夸张。纳斯达克的预测是正确的,广发环球精选,中途更换基金经理,改变投资策略,导致未能回升,这是错误的。 (如果还是景气趋势的投资,今年很有可能再创新高。)互联网跌得超预期,因为反垄断政策超预期。

高层管理者也非常纠结于市场的极端两极分化。谢志宇此前表示,目前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从刚刚披露的二季度基金报告来看,以张昆为​​首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抓住上半年的结构性机会,排队认错。

以张坤为例。他认为,目前高盛轨道上的好公司估值都很高。每个人都看到了 2025 年,甚至 2030 年。

张坤认为,市场极度乐观的情绪可能低估了现实商业竞争的残酷性。五年后谁能看到格局?

目前的估值已经超出预期。如果现在买,即使达到预期,回报率也会很平庸。如果达不到预期,您将面临 30%-50% 的下降。

张坤和谢志宇之间的纠结,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纠结。

下半年我们会做什么?

我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投资体系并进行计算。

当前的热潮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因为反垄断被打成狗屎,行业龙头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比较一下宁德时代和腾讯的预期收益和潜在下行空间。

下图为该机构对宁德时代的盈利预期。

假设实际运营一帆风顺,这些预期都能实现,那么2023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为210亿,对应2023年估值61倍。

让我们更加乐观,假设行业的繁荣可以保持下去。基于2023年,宁德时代将继续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直至2026年,届时净利润将达到400亿元以上。给50倍,那么远期市值将达到2万亿。

而当前宁德时代1.3万亿,对应55%的增长空间,也就是乐观情景下6年的预期收益率为55%,即年化率约为 7%。

再看腾讯。

机构一致预测,到2023年,腾讯净利润将达到2300亿元,较2020年增长44%。假设市值不变,估值仅为18倍。

经过前期30%的跌幅,目前估值为22倍,已经是近10年的历史低估区间。考虑到反垄断监管压力,假设估值没有扩张空间,2023年估值20倍,那么靠业绩可以带来40%的增长,也就是3年40%,年化率约为 12%。

另外,让我们比较一下潜在的不利因素。

这是宁德时代的PE走势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近3年的拉升,PE从30倍飙升到200多倍,涨幅达566%;而目前的190倍也在历史高位范围内。

如此高的估值表明市场极为乐观。如果业绩不符合预期,潜在的下行空间会比较大。即使减半,估值仍高达95倍;如果下降到第 50 个百分位(57 次),将面临 70% 的下降。

这是腾讯的PE走势图,

显然,PE已跌破2018年熊市最低点,位于近10年被低估的区间,表明市场情绪非常悲观。从估值走势来看,下跌空间不大,但如果出现极度悲观的情况,价格大幅下跌至15倍,潜在的下跌空间只有30%左右。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个位置的安全垫会很厚。一旦反转,大概率戴维斯双击,预期收益率也会大幅提升。

让我们总结一下,

显然,宁德时代目前的市值已经透支了未来2-3年的业绩空间。我们需要站在2023年利润的基础上,再次乐观预期到2026年,总收入将超过50%。注意,这个时间段是6年,所以张坤说就算是对的,回报率也会很平庸。当然,如果在实际运行中,可以远超预期,电动车可以比预期实现翻倍的增长,就像iPhone在短时间内爆发一样,回报率还有上升的空间,但随着现在的技术进步速度看,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和自动驾驶短期内突破的概率不大,超出预期增长的概率也没那么大。

另一方面,腾讯在反垄断监管下,泡沫已被彻底挤出,市场预期不乐观,无需站在2023年预估收益。从现在开始,只要利润保持15%的正常增长速度,就可以为业绩增长赚钱。如果出现非理性下降,预期收益将大幅增加。

从上面,

互联网从最高点下降了近 40%。目前估值总体接近合理,已经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所以从商业常识和难度来看,互联网的预期回报可能会更好。

我们将继续按照节奏进行定投。另外虚拟货币牛市什么时候再来,如果后期出现恐慌,我们会加大定投,跌的时候多买。

我最喜欢固定投资的地方是下降。即使互联网下跌40%,我们的固定投资仍然会损失10%的浮动亏损。定投四、五倍后,浮亏​​基本抹平。

最近一直在关注汽车的朋友会多上网。可以计算出计划投资的总金额,然后规划出网仓比例。总持仓不超过30%,可根据节奏投资。

我现在持有超过200万个基金头寸,收入超过90万元。一路走来,我很清楚朋友们的困惑。

根据我的真实经历,不要到处打听,看一些零散的知识。相信我,如果你花 1 小时耐心认真地学习以上完整指南,基金将能够了解基础知识。

我会每周更新基金的实盘报价。实盘完全按照策略操作,实盘可以让所有的理论都应验。大家不妨按照实际操作进行。如果你不下水,你永远学不会游泳。经过一轮的大起大落,如果你真的赚钱了,你就会彻底了解基金。

这是最快最快捷的方式,也是我实战中的真实体验。

虽然本文没有直接讲综合注册系统,但是按照本文的逻辑,第三部分重点是演示

自 12 月 6 日宣布降准以来,市场一片欢呼。

这可以从A股板块的增长中看出。上证综指再次逼近3700点,酿酒、券商、银行、地产、建材、家居是本周领涨的直接受益者。

随着房地产建材板块的崛起,市场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那就是——“利率降了,首付也降了,房价肯定会涨”!

我个人认为这是对“RRR削减”的误解或过度解读。接下来,我们将从货币周期、房地产和股市三个方面来解释此次降准以及未来的投资机会!

降准不是经济福利,而是经济运行周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相反,每当降准周期出现,就意味着全社会的盈利效应开始减弱。随着降准的逐步深入,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直到下一个经济周期开始,准备金率将再次进入上升周期。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周期中,准备金率从2003年开始上升,2011年6月开始见顶,2012年一、二季度进入短期调整,之后一直持续到2015年。至此,我国正式进入准备金率下降周期。

准备金率上升阶段,社会投资回报率高,赚钱相对容易。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也在增加。为了防止投资过热,国家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全社会投资回报率高,企业愿意承担高额利率再投资。增加家庭储蓄和企业贷款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杠杆率不断向家庭杠杆积累,家庭储蓄率开始见顶。下行趋势下,提高准备金率的边际效应消失。这时虚拟货币牛市什么时候再来,随着企业部门的高杠杆开始侵蚀投资回报,政府开始扭转局面,降低准备金率。企业杠杆继续向家庭杠杆转变,家庭储蓄开始流向企业,企业杠杆率下降。

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没有“RRR”可以降,也就是欧美日负利率)。至此,降准周期结束。

此时,要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只能靠印钞票,也就是我们的货币发行,以及美国的QE。一个新的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金融周期主要是“金融变量”的扩张和收缩周期。核心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价。前者类似于社会融资,代表社会融资的整体状况,后者代表社会风险偏好。

在下文中,我们用一个指标来跟踪我国的金融周期——我国私营部门的广泛信贷占 GDP 的比例。

在单一的广义信用指标追踪下,

(因为这里没有包括房价,所以和上面的储备期有一定的偏差)

对于 1996 年,让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1992年以后确立了“特色市场经济”的地位,体量偏小,不能充分反映对宏观信贷指标的反应。数据不全面。上面国泰君安给出的金融周期没有提供1996年之前的数据。A股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高点是在1993年。

如果你对我的结论还有疑问,我们来看看短期信贷扩张周期与A股的关系。

在一个大金融周期中通常存在多个短期信贷扩张周期。一个周期大约是三年。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个短期信贷扩张周期,即:200806-201101、201101-201401、201401-201803、201803-202108。

p>

同样,我们将短期信贷周期对应的时间点与HS300指数高点和低点对应的时间点对齐,即信贷扩张时A股上涨,信贷收缩时A股跌倒。

在本轮接近尾声的同时,2021年8月其他存款公司总资产/货币当局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为1.34%,接近到过去几个周期的底部。这表明当前周期即将结束,下一个周期即将开始。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A股的上涨趋势不能超过3年。主要原因是短期信贷周期的扩张期最多只能持续2年。

所以你在投资股票时,一旦发现A股连续2年上涨,就要注意回调风险。此时的修正期约为一年。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坤坤跌落神坛的原因——一切都是轮回。

关于房地产,我从行业和政策的角度写过两篇文章,我的观点很明确——房地产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也就是说,这个周期的房地产投资时代已经过去,下一个投资周期的到来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每个经济周期都是企业杠杆不断向家庭杠杆转移的过程。直到家庭杠杆再也无法承受企业杠杆,进入经济衰退,现金流枯竭,企业和居民开始破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将再次洗牌,货币超发+通胀将带来新一轮经济周期。

为了延缓这一进程,或遏制经济衰退,保持企业杠杆与家庭杠杆的动态平衡已成为一国政府或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

而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降准是本周期最重要的货币手段。

其实,2016年,我国开始进入当前去杠杆、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周期。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政府降杠杆的宏观政策下,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在2016年开始下降,但在201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2020年,这期间主要是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可以说,这两件事打乱了国家降低企业杠杆的节奏,而疫情又把我们的企业杠杆推上了一个新高,这些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受到这两件事的干扰,预计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可能已经下降到130%,回到2012年的水平。居民杠杆率应该在70%以上。

在低杠杆情况下,如果企业负担较轻,愿意为产业升级多花钱,居民收入也会随着产业升级而增加,居民也愿意放大杠杆承担企业杠杆作用。这样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已经开始。最终,在企业杠杆的有效控制和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下,杠杆率最终会下降。就这样,我国完成了产业升级,国民经济也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估计是国家想要的理想状态。

产业升级的目标是“中国制造2025”。从这里可以看出,2016年,国家高层制定了极具前瞻性的10年发展规划。

你可能会问,这部分是关于房子的。看了这么多,怎么还没提到房子呢。别担心,它就在这里。

上面我们提到,一旦“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目标实现,我国将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税基的结构自然也要发生变化。

不得不说,国家早就有这个打算了。早在2011年,国家就开始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两种不同的房产税制度。今年10月,再次提出房产税试点,为期五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是2025年,我想说这绝对不是巧合。

从这些时间点我们可以推断,国家非常明确,自2005年以来,土地财政下的房地产红利无法持续。房地产红利的生命周期将在 2025 年结束。

我在谈房地产税对房地产的影响

文中已提及,可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由此可见,国家计划环环相扣,时间节点也如火如荼。

而居民杠杆的核心是房贷。如果这一步出错,整个计划可能会“捕获”。大家要注意的是,一旦“船倾覆”,就什么都没有了。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的杠杆率实在是老百姓难以承受。如果你再往前走,你就会死。为什么这么说?

经过2016年和2018年的去库存运动,在边际效应的推动下,房价大幅上涨,房子成为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幸福。即使是首付也必须分期贷款。一个家庭的三个账户都不够首付,甚至两个家庭的六个账户也不够首付。况且老百姓把钱都变成了房子,以后就养不起病、养不起孩子、养不起假。像买不起房子的人一样,只能一个人住。

近年来,结婚人数直线下降,这与房价直接相关。离婚率上升是房价上涨的又一负面现象。一家人齐心协力买房结婚。本以为幸福​​的生活刚刚来临,但生活中的一切开销加上债务,让心中有抱负的年轻人变得无能,最终她离开了他。

没办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整理了一个数据,就是2020年各省省会城市房地产均价和全省人均GDP。我们以一家三口,100平米的房价为例例如,最有可能支付首付的内蒙古人。排名第二的新疆和贵州分别占其收入的18%和15%。以6口之家计算,内蒙古、新疆、贵州、湖南、山东占25%以上。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几年这些省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同样,他们的离婚率普遍较低。

看完这些数据,大家都知道,并不是居民不愿意承受房地产公司的杠杆。但实在受不了。

在民族独立解放的时候,为了下一代,当时的年轻一代选择了牺牲。今天不同的是,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选择了“牺牲”给下一代。

再说一遍,今年的“教育双降”,我个人认为,其本质是给房地产让路。可见房地产已经达到了那个水平。

所以,此时的房地产是国家的“鸡肋”。这就是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松了一阵子,紧了一阵子。

在这里,再次奉劝大家,要在本轮降准条件下正确看待恒大事件和房地产新政,“什么是满足房地产合理信贷需求” .

既然通过房地产将企业杠杆转移给居民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另谋出路。

通过对欧美日发达国家企业杠杆率、家庭杠杆率和政府杠杆率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的杠杆率远高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美国。英国和美国长期保持在80%以内。日本长期保持在100%以内。疫情后与欧盟趋同,达到110%。主要原因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成熟,企业直接融资占比较高。股票市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家庭杠杆方面,我国目前接近欧盟和日本,在60%左右。美国和英国的居民杠杆长期保持在80左右。新冠疫情后,英国开始接近90%。但是,我国的社会福利远不及发达国家。

在政府部门比率中,日本的杠杆率最高,常年保持在200%,疫情后上升至220%。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最低,在60%左右,而欧洲、美国和英国政府的杠杆率保持在80%到100%之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杠杆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杠杆率转移到政府这边,也达到了降杠杆的目的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曾一度破灭房地产泡沫,经济陷入大衰退。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失去了10年,日本失去了20年,后来日本失去了30年。 Today's government leverage ratio of up to 200%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risis that year.

The transfer between corporate leverage and resident leverage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consumption chain. There is an exchange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while there is o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xation and managemen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government. It is a single-line chain and cannot form an exchange closed loop.

The government leverage is generally increased through fiscal deficits and national debt. Then, through project expenditures, it is transmitted to enterprises. If enterprises want to realize cash, they still have to turn to residents, that is, consumers. Unless those consumers are the government. Such expenditures are generally defense and livelihood facilities. Most companies are still unable to directly share this pie. Moreover, such an approach does not make much sense for the digestion of stock leverage.

In this way, the digestion of corporate leverage in my country can only rely on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to transform the original credit financing into direct financing through capital securitization. Personal speculation, the government's next round of easing policies will also be oriented in this direction.

Wrote an article before——

Specially discussed, the digital password behind the exchange contains "81 new stocks of the North Exchange"-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is an implication of the centennial goal of 2050. Thinking about it now, there may be omissions in the explanation at that time. Another explanation is to reduce the corporate leverage ratio to 81% in 2030. Same as America.

Combined with the short-term credit cycle and financial cycle discussed earlier.

As you all know, the central bank will release about 1.2 trillion of funds in this RRR cut. However, on the day of the RRR cut, 950 billion MLF needs to be replaced, not only that, together with the accumulated 1.45 trillion MLF due in January next year.

Let's think about it, if the LPR loan interest rate remains unchanged, then the interest margin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RRR cut will all be withheld by the credi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banks,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will become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Then the state's suppor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y reducing the reserve ratio has become an empty talk.

Then, if the LPR loan interest rate is on the 20th of this month, that means

, credit interest rates, margin financing and securities lending rates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social financing costs will follow.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unchanged, when interest rates fall, the financing cost of enterprises will decrease, the interest rate of stock debt will also decrease, and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will naturally increase, so that the 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will be raised.

So, we

.

Why do I say this, because such enterprises need constant blood transfusions during the high-speed growth stage, and also, the credit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is high,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is sensitive to interest rates. If it is a business that does not lend much money, no matter whether your interest rate rises or falls, it is meaningless to him. It is like a friend in your life who does not lend or invest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f you talk to him about interest rates, it is estimated that he will sleep.开。

In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real estate accounts for a large part, 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al estate in the current economy. In order to prevent "capsule", the country has also invested heavily, and even off-campus training has begun to make way for real estate. Helpless, so what I am emphasizing here is the rebound opportunity, not the reversal, so everyon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when trading.

As we all know,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Carbon Reduction Support Tool" in November, it directly caused market hype, saying that it was a tool, but it was actually a targeted RRR cut and blood transfusion. The tool stipulates that as long as the loa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bank can "loan first and then borrow", which means that the bank can first lend to the enterprise, and then hold the loan contract and go to the central bank to borrow funds. The central bank provides 60% of the loan amount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The interest rate only needs to be 1.75%. Everyone should pay attention that this part of the funds does not come from the bank's deposit or reserves. In addition, the tool also stipulates tha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mpanies are treated equally, and the loan interest rate of related companie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LPR interest rate in the same period. Once the LPR falls, wil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mpanies benefit?

We can focus on three areas: clean energ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This concludes this article, hoping to help you improve your investment returns. Like friends, remember to like and follow, you can also share with more friends. If you have different views, please leave a message to discuss.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support.